《道德经》:一个人最好的活法:物简、心静、知足、无私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5-04-28 | 游览:29

内容摘要:今天继续分享《道德经》。 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人的烦恼却越来越多。 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欲望的无穷。 自古至今皆如此,人逃不出自己的欲念,才有了痛苦的牢笼。 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告诫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要回归本质,持守质朴的自然之道,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只有把欲念放空,先“无”才能“有”。 人生的很多智慧,已经藏在这千年的《道德经》中。 阅读《道德经》让我们活得更豁达,更自由。

今天继续分享《道德经》


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人的烦恼却越来越多。


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欲望的无穷。


自古至今皆如此,人逃不出自己的欲念,才有了痛苦的牢笼。


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告诫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要回归本质,持守质朴的自然之道,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只有把欲念放空,先“无”才能“有”。


人生的很多智慧,已经藏在这千年的《道德经》中。


阅读《道德经》让我们活得更豁达,更自由。





01
需求少了,反而幸福了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五色””五音“”五味“,当我们被眼前的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所填充,就会迷失自己。


圣人应当追求果腹温居,而不是追求声色犬马的享受。


在世人都在追逐名利、欲望的时候,能够跳出世俗,才能像婴儿一样纯粹,”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追求感官的享乐,容易让人迷失。


美食,财富,名利,纵情的声乐,花花世界里充满了诱惑。


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只会越填越多。


除了诱惑,还有很多鲜花、掌声、声誉、光环,人容易被迷失,忘记初心。


太多的加工美食,让我们忘记了食物本来的味道;太多的外在声音,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本心。


身体吃了太多的东西会受不了,更多欲望会让人扰乱心性。


老子告诉我们要摒弃欲望,过一种恬静的生活。


正如庄子所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生命的本质需求,其实极少。


图片


02
没有了私心,反而成就了私心






《道德经》中有句话:”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圣人让自己位于众人之后,他的思想和步伐反而走到了众人的前面;他没有过于在乎自己的生命,反而更好地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因为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心。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大爱的,无私的人,利他的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而那些怀有私心的人,为自己利益奔波的人往往做不大、做不长,也做不出什么事业。


没有私心,不求回报,会有最大的回报,反而成就自己。


我们要问自己,我们做事是出于私心,还是为了帮助他人?


靠着本心做事,成就他人,他人也会成就自己。


做事不计较回报,怀着热爱去做,反而能够长久。


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做正确的事,财富、名利只是附带品。


做事没有私心,不求回报,会有最大的回报。




03
心空了,反而容纳了万物



《道德经》中的“有”和“无”体现了老子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洞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形与无形是相互依存的,发挥的作用也是相互依存的。


人常常关注“有”的价值,而忽略“无”才是发挥作用的根本。


车轴是空的,车子才能正常运行;器皿中间是空的,才能盛放东西。


一个人要给自己空间,才能保持容释、淳朴、旷达的心境。


做什么都要留有空间,留有余地。


我们生活不能紧绷,要给自己休息放松时间,身体才能更健康。


把自己的心放空一点,保持虚空的状态,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有进步。


生活中减少欲望,反而更自由。


“至虚极,守静笃。“


当心灵虚空到极点,内心静谧到极点。


放空一点,欲望少一点,会做得更好,生活会更好。









《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切皆从无中来,终将归于无。


我们生来什么也没有带来,死时也什么带不走,却在这人生路上给自己背负了太多。


人生之所以有烦恼,不自由,是因为填充的太多,而没有了空间。


简单一点,放空一点,人生会自由很多,快乐很多。


物简、心静、知足、无私,才是幸福的关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老子》:和光同尘,大道至简

11.jpg222.jpg    ICP号:闽ICP备2024082985号-1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道溪连村陈公厝路10号

  版权所有:龙岩道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亿网行网络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