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9-08-19 | 游览:49
胜利为和平奠基,英雄令后人礼赞
1
专题介绍
如果说“9·18”标志着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则意味着浴火重生。8月15日,是一个值得亿万中国人民铭记的日子。74年前的今天,日本电台播出了天皇裕仁宣读的《停战诏书》,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历经苦难的中华儿女,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涅槃重生,人们昂首走在街头庆祝欢呼,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都用醒目的大字写着“日本投降”,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
1945年8月10日《中央日报》号外
胜利的那一刻应该被记住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上溯至九▪一八,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被侵华日军强掳的中国劳工800余万人,香港同胞10万余人、台湾同胞115余万人被日军致死、致病残。
日军竭尽烧杀淫掠之能事,但中国同胞一刻也没放弃抵抗。日本将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变成了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和杀戮,在民族存亡之际,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一寸河山一寸血。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财富。9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岑洪桂回忆,1945年8月15日,正在南京打工的他从一个当兵的老乡那里得知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大家都拍手叫好,非常兴奋。他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未满2岁被日军活活烧死的弟弟,特别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让他安息。“当年的经历想起来就非常痛苦,但我们胜利的那一刻应该被记住。”岑洪桂老人感慨地说,没有当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就不会有现在的和平以及幸福的生活。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街头狂欢的民众
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当下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废墟上,已然建立起了中国复兴的大厦,复兴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更和平。昨天的历史虽不是由今天的人们所写,但我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国会图书馆保存着一批珍贵照片,向世人展示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极少有鞋穿”、“瘦得不成样”的中国士兵身负重伤,蜷缩在地仍紧握武器;有的已年过花甲,还肩挑背扛运送粮食弹药;有的还是少年,身形弱小却又目光坚毅;还有很多送丈夫、儿子上战场的妇女,通宵达旦赶制军服;2015年,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一批日军手牒通过细节展示了国人生动的抗战史。巴掌大小的日军手牒类似于如今的“档案本”。这些手牒的主人中,有一名日本士兵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在中国参加了14次战斗,在湖北、江西连续作战。“这是最真实的史料,通过研究里面日本军人的信息和参战经历,能够看出中国方面的抵抗多么激烈,”李宗远副馆长说。
74年前,人们用数千万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和平再临、文明重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应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永沐和平发展的阳光而努力奋斗。
英雄浩气必将长存天地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永远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十四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艰难曲折的历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意志,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组织与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始终奋斗在抗战第一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的新征程。
8月15日是日本投降日,又正值中元节,当整个神州大地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我们更应勿忘国耻,缅怀那些为抗战胜利而血洒疆场的先烈们。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才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我们纪念战争死难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忘战争的痛楚,看到和平的珍贵,警醒国人、世人,不让悲剧再度重演,我们的抗日英雄,与天地齐,万世景仰。
龙岩道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站创建试运营中,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感恩的心,感谢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