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被坑?这份维权指南来帮你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9-07-13 | 游览:19

内容摘要:法律是我们受到伤害时的坚强的后盾,但面对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时,我们也应该做到:不轻信卖家精美的宣传图片;不轻信卖家的低价诱惑。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消费前规避权益侵害,避免维权时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网购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每次我们逛网购平台,随便输入一个搜索词,就跳出来成千上万种选择,划一划屏幕,商品就可以直接送到家中,非常便捷。


然而网购有时候也有让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时候。


比如,买家秀和卖家秀相去甚远;


专职“刷客”们刷出好信誉、高销量、五星评价;


买家本着良心地给个差评,还被卖家恳求着改成好评;


买到过期变质食品、山寨品牌食品。


遇到这些情况也很让人苦恼,有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本着为大家排忧解难的初衷,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份网购维权指南,可以帮助大家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拒绝吃“哑巴亏”。


网购不满意

消费者可七天无理由退货


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现在大部分平台都会有七天无理由退货,但不少商家也会想尽办法用各种理由拒绝退货。



李某从某网店购买了一套沙发坐垫,收货后李某因不喜欢其花色款式,多次与网店交涉要求退货。网店提出,客户下单时网店曾提示概不退货,且该商品无质量问题,花色款式也是李某自选,故不予退货。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请求退货。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第一、二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因此,李某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虽然买家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但也不能滥用这个规则,有的人利用这个规则,在购物平台买了衣服,到户外打卡拍照后又退货,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这社会,有很多法律够不着、规则管不到的地方,这些地方就要靠道德,靠正义去纠正。



网购到过期食品

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


夏天来了,天气炎热,细菌繁殖速度加快,有时中午没吃完的米饭如果没放入冰箱晚上就馊了,家庭尚且如此,点外卖、网购、在路边便利店更是一不小心就买到发馊、霉变的食物。


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使卖家承诺更换或退款,消费者也觉得心里犯恶心,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来看个案例:


2019年6月18日,张某在某网络平台上的商家购买了某品牌饮料10瓶共100元,10瓶饮料的生产日期均为2018年3月1日,保质期12个月,均已过保质期。在与商家协商无果后,张某诉至法院,请求商家退还100元,并要求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的规定,赔偿其1000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第一百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的,赔偿一千元,消费者请求商家退货退款并赔偿1000元于法有据。



如果买到过期的食物,有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保留好商品小票、购买记录、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等收货时要检查相关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如果买到了过期食品,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行,就搜集证据向法院起诉。


食品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网购食品时要特别注意: 


1.看清网上食品经营者是否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查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要了解食品品种质量是否安全可靠,可以下载食安查app,查询到该品种历次被抽检情况。


3.要查看宣传的食品包装是否有生产企业名称、商品名称、QS标识(或SC)、生产日期等内容是否齐全。


4.要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双十一”,“618”等购物节购买的食品可能到货时间比较长。


5.仔细查看买家评论,选择口碑好的店家购买。



遭遇虚假广告

消费者可获三倍赔偿


许多不法商家惟利是图,大行虚假广告和欺诈之道,打着“打折”、“跳楼价”等幌子,用各种虚假的图片和内容欺骗消费者。专职“刷客”们刷出好信誉、高销量、五星评价来误导、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


邓先生在网店购买了3000多元声称“能减肥的茶叶”,发现自己被虚假宣传迷惑,便将网店诉至法院。认为茶业公司在其网页上使用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等字句,宣传茶叶具有药品功效,误导了他进行购买,已构成虚假宣传和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院遂作出判决,判令茶叶公司退给邓先生购物款3056元并支付赔偿金9168元,同时邓先生应把茶叶退回给该公司。



针对虚假广告,消费者要注意货比三家,选择到信誉良好、规模较大、售后服务保障完善的商家购买商品。而且要注意甄别消费陷阱,对优惠幅度较大的商品仔细甄别,以防商家借促销欺诈消费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而在遇到虚假广告导致权益受损时,也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进行维权: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部门行政申诉;


4、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面对商家的宣传时,我们要瞪大眼睛,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太多、性能功效宣传过于“玄乎”的商品要谨慎购买,如果所购商品涉及虚假宣传,要果断取证,据理力争去维权!




网购维权小贴士

 

首先,我们网购时应该选择合法正规知名度较高的电商,消费者可查看网站底部是否具有工商局备案的相关信息;


其次,需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如购物发票、快递单据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


再次,网购时可保存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一旦消费者发现产品的质量与卖家承诺的不符,聊天记录也会成为有力的证据。


此外,还需注意留存商家广告信息,如果卖家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消费者也可据此维权。


最后,如果和商家沟通无效,可向网络购物平台进行举报,还可以向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或者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权。


法律是我们受到伤害时的坚强的后盾,但面对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时,我们也应该做到:不轻信卖家精美的宣传图片;不轻信卖家的低价诱惑。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消费前规避权益侵害,避免维权时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11.jpg222.jpg    ICP号:闽ICP备2024082985号-1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道溪连村陈公厝路10号

  版权所有:龙岩道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亿网行网络   


123